没忘记问今日来此的目的:“那奶奶问了,三清又是如何说的?”
汪润秋别别嘴,没说话,想起那老道一番话说的云里雾里,虚虚实实的,到头来就是不肯给个准话,看那样,不像是替人解姻缘,倒像行走江湖的术士。
顾筠看出老人家心底想所思,揶揄道:“怎么,还是没结果?”
汪润秋顾及脸面,不愿承认,干脆避而不答,反而扯起了旁的事来:
“今日说姻缘的人太多,三清约莫厌烦了。”
顾筠笑说:“您连这都知道?”
“要说,还是我隔壁屋子的那妇人就聪明,反其道而行,不问姻缘,问仕途,只她那话,要我是三清,估摸也不想答应。”
她喝了一口茶,清了清嗓子,这才又说,语气略有不忿:
“你说,天底下哪有做父母的,用女儿的终身大事去搏前程,且我她听那话,这事已经不止一次了,也不知是哪家姑娘,摊上这样的父母…”
听着这话,顾筠皱了皱眉,似想起了什么。
方才和夏琳琅分开过后,他就去了前院,惦记着汪润秋的安危,向人问了去后山的捷径后,没多会就到了禅院。
他自然没能进去,只向守卫打听的时候,听说今日禅院只有三位客人,除了汪润秋外,另两位是一道来的,他继续打听,才知,一位就是那户部梁员外的夫人,周氏,一位就是刑部夏主事家的主母,骆氏。
这会祖母既说,卖女求
荣,而周家的是男子,那问这问题的人是谁,自然不言而喻了。
落水
花朝上发生的事情,就像京城的春日般,一阵风似的,来的快,去的也快,也没人会去记得。
而对于现在满心满意都想回昌平的夏琳琅来说,最高兴的,莫过于短期之内,爹娘都不会再热衷于让她去相看了。
京城和昌平不同,四季没那分明,前几日的春风还吹的人凉飕飕的受不住,没过几日,就见艳阳高照,日光下多呆一会,就会脸颊泛红,额头起汗。
“长姐,母亲说今日天气大好,一会就带我们出去游湖泛舟!”
说话的是夏琳琅的亲弟弟夏奕,是骆氏在她去了昌平后的第三年后生下的,和她不同,父亲夏岭甚是看重这个自小养在身边的孩子,又因为是嫡子,所以从开蒙伊始起,就请了西席在府里授课。
而今年岁见长,才又送去城里的书院读书,平日里是甚少回来,但每每一回府,疼爱幼子的骆氏便绞尽脑汁的满足他的要求,就好比今日,隐隐有些毒辣的日头其实并不适合游湖泛舟。
夏琳琅用手压了压额头上的细汗,看了眼院子里被晒的发白的地面,有些为难:“外面这样大的日头,怎突然想到要去泛舟了?”
夏奕一听这话皱眉,瘪着嘴:“先前的上巳和花朝,你们倒是去了宫宴和北郊青云观,可我那会还在书院念书,哪儿也没去呢。”
“宫宴是圣上让去的,花朝踏青也是因为旁的事,又不是去玩儿的。”夏琳琅解释。
夏奕别别嘴,没理会夏琳琅,兀自继续说:“可娘亲说她晕船,若是一会出了岔子担心她一人应付不来,长姐,你且就说去不去吧。”
听他这样说,夏琳琅瞬间就明白了骆氏的意思,无非就是想让她去给夏奕作陪,游湖泛舟,自然是人越多越好玩,三人出行,总好过两个人干巴巴的无趣。
看着外面的天色,夏琳琅还有些犹豫,真要说起来,姐弟俩真正相处的时间也就这一年,且这一年来聚少离多占大多数,真要说什么手足情深的,实则也算不大上,顶多也就是同个屋檐下,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情分。
外面的日头实在是大,夏琳琅拒绝的话都已经到了喉咙口,不经意间看到夏奕这会殷切的眼神,终于是没说出来,想了半瞬,才答应了夏奕。
“成吧。”
…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