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好版主>情欲小说>红楼之挽天倾> 红楼之挽天倾 第68节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红楼之挽天倾 第68节(2 / 3)

&esp;&esp;这个爵位,他要试着推辞掉,而且纵然推辞不掉,他也能堵住贾族中人来日的悠悠之口。

&esp;&esp;当年,李密为晋武帝召为太子冼马,李密陈情一表,感人肺腑,那时,没有人说李密抗旨,反而成就一段千古佳话。

&esp;&esp;他要书一封《辞爵表》,天子的旨意,昭告天下又如何?

&esp;&esp;只要他奏疏写的花团锦簇,感人肺腑,未尝不能改易天子心意,至于诏书名发中外,恰恰是他不愿坐享富贵,高风亮节的佐证。

&esp;&esp;天下只会仰首以望,连什么以直邀名都说不出来,因为人家不要这等袭来的爵位。

&esp;&esp;青史昭昭,说不得又是一桩佳话。

&esp;&esp;“崇平十四年,帝悯宁国坐罪失爵,欲以旁枝贾珩袭之,然珩固辞不受,贤德孝悌,不慕名位,自始誉满海内……”

&esp;&esp;事实上,天子欲以他为尖刀,对付四王八公等勋贵,真的能成事吗?

&esp;&esp;他个人认为是成不了的,陈汉兵制败坏,非止一日。

&esp;&esp;尤其,让他推到那个位置,让他面对贾族中人的攻讦,这是帝王下棋,不顾棋子想法的做派。

&esp;&esp;然后棋子的想法是,大丈夫功名利禄,提三尺剑,自取之!

&esp;&esp;而此表一上,不出意外,天子就会召见于他。

&esp;&esp;那时,他自有一番应对。

&esp;&esp;第102章 珩本愚直

&esp;&esp;一刻钟,望着书案之上的奏表,秦业苍老面容上满是震撼之色。

&esp;&esp;“珩本愚直,出身寒微,处田野草芥之间,行江河浮萍之上,昨承先祖之恩荫,今沐圣皇之厚德,八岁闻边关事,遂成习武之念,思慕先祖武风炽烈,蹑足景从以报效宗社……家母重名教、尚礼让,以读书明理意而责之,谆谆教诲,遗言切切,犹在耳畔,珩遂生发奋读书之念,读习经史战策,每览史籍,常掩卷窃恨不能为前汉之班定远,为大汉扬威于疆外,及至长,遵母遗命,完婚于秦氏女……然宁国之长,珍心性乖戾,残虐好色,因之加害于珩,幸先有荣国太夫人慈爱亲族,秉公而处,弥合嫡庶,然珍不思悔改,变本加厉,阴连贼寇以害,幸后有圣皇圣明烛照,京兆衙司,以律而断,贼寇未遂于恶,珍由是坐罪失爵……”

&esp;&esp;以上只是事情回顾,语言拙朴,不偏不倚。

&esp;&esp;“圣上悯功臣之后,不以前罪除宁国之爵,以爵赐珩,皇恩浩荡,圣德沐化,贾族上下无不感恩涕零,珩为之不肝脑涂地以报圣上?然宁国之爵,系因珩见害于贾珍而失,如今改易于珩,悠悠之口,毁谤加身,珩夙夜忧惧,辗转反侧……”

&esp;&esp;事实上,他不愿袭爵,还有这样一个原因。

&esp;&esp;贾珍因他失爵,他再原地递补上去?这落在旁人眼中,他成了什么?

&esp;&esp;“圣贤曰,名不正,则言不顺,言不顺,则事不成,事不成,则礼乐不兴。珩本愚直,少不更事,粗通礼义,不求甚解,圣上慈恩而望……欲表忧惧之心于帝阙,欲书宏图之志于丹陛。”

&esp;&esp;先引述圣人之言,以佐证其心,而后又说我本愚直,少不更事,对圣贤大义不求甚解,若有对“名正言顺”阐释不对之时,圣上不会给我一个小孩子见识的。

&esp;&esp;然后,又姿态卑微,宏图之志却书于丹陛,写在宫殿玉阶之上……

&esp;&esp;“珩今年十岁有四,与帝践祚改元同龄,珩幼而失怙,君父慈目在上,见珩之长,珩唯愿不恩祖荫,功名自取,皇天厚土,实所共鉴,愿圣上慈悯愚直,听珩泣语,珩敢不竭尽心智,报于社稷?珩不胜感激涕零,谨拜表以闻。”

&esp;&esp;最后一段,几乎是君父在上,这在臣民视天子为君父的封建时代,无疑是政治正确。

&esp;&esp;海瑞上《治安疏》后,于狱中说道,“臣无父,既食君禄,君即吾父,天下臣民无不视君为父,然当今圣上视百姓如鱼肉……”

&esp;&esp;一席话说的嘉靖,沉默不语,心头沉重。

&esp;&esp;一番辩论,最后送了海瑞八个字,年轻人……无君无父,弃国弃家。

&esp;&esp;不过论崇平帝的年纪而言,比之贾珩也算是父辈的年纪了,贾珩书就此言时,心头并无多少异样。

&esp;&esp;《辞爵表》书就,待其笔迹晾干,贾珩面色顿了下,又在奏章封面,书就名姓,自始自终,神情淡漠、郑重。

&esp;&esp;秦业已是神情怔怔,苍老的目光中有着一种难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