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好版主>情欲小说>正道魁首是如何养成的> 正道魁首是如何养成的 第52节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正道魁首是如何养成的 第52节(1 / 5)

&esp;&esp;“……”众人被宋从心这笃定的眼神所影响,也不由得跟着思索。董桀这话背后……莫不是还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私心吗?

&esp;&esp;“因为没有姬少城主,没有吕赴壑将军,我等根本不可能战胜姬重澜。”宋从心一瞬不瞬地直视着董桀,为了不让自己露怯,她选择以这种方式给自己壮胆,“他确实身怀异人血脉,但一个宁可散去神力、化为海中泡沫消散的异人,他已经做到自己这个身份所要背负的所有。若是身为人却背离了人,身为异人却保护了我们,比起忌惮与指责异人的出身不正,晚辈更愿意去反思,为何会如此。”

&esp;&esp;少女语气平淡,口中说着自己“反思”,但这话语却如利剑一般,刺得人顿觉牙疼了起来。

&esp;&esp;然而这还没完,这狂妄的后辈态度仍旧平和,继续道:“而且,并不是我等选择了姬少城主,而是东海以及生活在那里的子民选择了姬少城主。”

&esp;&esp;“大道海纳百川,顺天之时,随地之性,因人之心。姬少城主选择了我们而没选择海洋,海民选择了姬少城主而没选择姬重澜。”

&esp;&esp;少女说到这,缓缓抬头,她神情漠然,话语却是图穷匕见,如绽雪光。

&esp;&esp;“晚辈也没做什么,自然无法替他们做选择。”

&esp;&esp;——你们凭什么替他们做选择?

&esp;&esp;第88章

&esp;&esp;】掌教首席旭日新生证己道……

&esp;&esp;宋从心其实不是擅辩之人,但两世的记忆交杂在一起,平日里又时常翻阅天书,致使她拥有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独特视角。

&esp;&esp;司马迁之父太史公司马谈的《论六家要旨》中曾详细的描述过六家要义,从诸子百家的起源传承来看便能看出来,墨家是匠人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,儒家是文士看待世界的角度,法家是执掌律法的君主,纵横家是说客,阴阳家是方士,兵家是将士,农家是农民。不同的学说流派源自不同身份的人们看待世界、看待社会以及看待君主与家国的角度,而在这其中,道家的视角是十分特别的。

&esp;&esp;道家起源于史官。《汉书艺文志》曾曰:“道家者流,盖出于史官,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,然后知秉要执本,清虚以自守,卑弱以自持,此君人南面之术也。”

&esp;&esp;因为看尽了世事变迁,王朝更换,读尽人间生死,离合悲欢。故而“因阴阳之大顺,采儒墨之善,撮名法之要,与时迁移,应物变化,立俗施事,无所不宜”,自此诞生了广博而又包容、无为而又无所不为的“道”。

&esp;&esp;这是宋从心的不幸,也是她的大幸。虽然利用这种视角去看待当下世事时会像写下《酒狂》的阮籍一样,时常因为自己的“与时不合”而感到痛苦以及心焦。但道家所追求的正是这一种超脱世俗与时空的“局外人”的法象思维与宏观视角,从中领悟成败存亡福祸生死的古今之道,方得虚静之心,谦卑自守。面对天地万物,才不会生出矜骄与傲慢。

&esp;&esp;宋从心真的没觉得自己做了什么,原命轨中即便没有她与佛子,东海归墟灾变依旧不会爆发,因为灾厄被姬既望以及海民们用血肉之躯挡下了。

&esp;&esp;没有三十年前牺牲在东海中的先烈,三十年后的人们便不会发现残酷的真相;没有海民们上下求索的钻研与摸索,便不会有那一剂甚至能令神陨落的毒药;没有探索队炸毁龙骨沉没重溟城的魄力,没有吕赴壑喝下毒药后以身饲魔的牺牲……如今的局面,都不会是眼下这般乐观的模样。

&esp;&esp;或许会有大能觉得宋从心这个后生实在狂妄,但宋从心的这份“狂妄”本是来源于对这片天地与凡人的敬畏,源自她对己身的谦卑。

&esp;&esp;因此,图穷匕见之后,七曜星塔内的“三方会审”逐渐演变成了无极道门鉴明院内的辩论,并朝着失控的方向一去不复返了。

&esp;&esp;各方:你们无极道门手都伸到陌州去了,都能决定一城之主的继任和更迭了,还说不是强权迫人啊?

&esp;&esp;宋从心:都说了不是我们无极道门选的,是海民和东海选的。

&esp;&esp;各方:所以你的意思是我们插手此事,无极道门也不会过问吗?

&esp;&esp;宋从心:那要看你们怎么插手咯,引发动荡或者压迫海民那就违反仙凡条例了。但是说真的,为了争夺自己的话语权而故意将好不容易清澈的湖水给重新搅浑,各位这是意欲何为啊?

&esp;&esp;各方:……小辈你走,你不够格,让我们跟你师父说!

&esp;&esp;宋从心:师父有事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