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不然凭着现在的情报,还是不太够的。”
&esp;&esp;“忘不了。”钱金勋说着话,和范克勤两个人走出了办公室。范克勤自行回安全局,钱金勋则是直接去了电讯室。
&esp;&esp;同样的,这一次的任务,钱金勋为此成立了一个专门的通讯小组,二十四小时保证接收和发送都能够高效的运转。
&esp;&esp;是以钱金勋一进入专门的通讯小组后,和发报员将电文内容重新的拟定了一下,尽可能的用最少的字数,发送更多的内容。要不然电文内容过长,发送的时间也就会相应的加长。其实不管是收还是发,只要时间太长都会随之增加危险。
&esp;&esp;其实这里一直有一个误区,就是认为接收电报没啥危险。其实不然,这需要具体的情况具体看才行。
&esp;&esp;是,正常情况下,发送电报才是最危险的,因为只要在电波范围内,有敌方的监听电台,你发送的信号几乎是必然会被捕捉到的。
&esp;&esp;而接收电报,相应的要安全的多。当然,这里也说得是正常情况。比如,你的电台一直没有暴露过,也没有发送过电报。那么这种情况下,你就算一直开机,时刻准备接收。那么敌人找到你的几率也会很低。
&esp;&esp;但是,如果你的电台,曾经发送过电报。那你在接收电报的时候就会面临一定的风险了。
&esp;&esp;因为你发送过电报,那么你就不能保证,敌人对你进没进行专门的针对性监听。甚至是对你进行定位。如果这些手段都给你用上了。那么你在下一次接收电报的时候在同一个地点开机,对方回电的频率一样,手法一样,那么敌人就会知道,你这时候已经开机了。是可以合理推测出一个结论的,即:你可能在接收回电。
&esp;&esp;这时候,之前对你如果真的进行了针对,并上了手段。那么用电量法等定位方法,依旧可以缩小你接收电报的具体位置信息。甚至对方布置足够精密的话,再加上一点运气,在你接收完电报,关机的那一刻,就能够非常精准的找出你的地址。
&esp;&esp;所以,认为接收电报没有什么危险的,这个说法其实是不正确的。你只能说,相对于发报来说,接收电报的危险性要低很多。但不能说完全没有危险。这才是最客观的一个看法。
&esp;&esp;当然啊,也不能杞人忧天就是了。成天自己吓唬自己,那反而会把危险加剧。毕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这句话,还是有道理的。你只要尽最大努力,把危险降低,然后保持足够的警觉,就已经是个非常合格的发报员了。
&esp;&esp;所谓的电量法,其实很简单。举个很简单的例子。你在发送电报后,我们将范围比如说缩小到了三家住宅,你在其中一个住宅等回信。
&esp;&esp;这时候你等的回电来了。我们通过之前捕捉到的频率,判断这个信号出现可能是再给你回信。这时候,我就把这三家的用电情况监视住。
&esp;&esp;每家比如说电量都是十。但是在这个可能性信号消失后不久,其中一家的用电量变成了八。那我就可以推断,你刚刚关了电台。所以用电量出现了非常微小的变动。这时候我就基本可以认定,这三家居民,在刚刚我用电量法监视的,出现了变动的用电量的那一家,藏着一部电台。
&esp;&esp;第1453章
&esp;&esp;是不是挺简单的?没错,这就是电量法。当然啊,以上只是举了例子罢了,在实际当中肯定不会那么简单就是了,但其中的意思却绝对是一样的。
&esp;&esp;钱金勋和专门的电讯小组成员,将电文整理好了之后,等到了特定的时间,便直接开始发送。
&esp;&esp;另一边,韩强已经做出了充分的准备。他一到达广州,就将三个小组在城市北面,西南,和东南方向形成了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,在后世有一个说法叫三角测量,或者是三角定位。说的就是无线电。但实际上都是多点测向罢了。
&esp;&esp;韩强之所以这么做,是因为三组人分开后可以完成多点测向,同时,也可以更加安全,至少不会让人一网打尽。同时发送的电报的小组,和接收电报的小组,是不同的。另外一个小组则是后备小组。这样无论如何,敌人即便是真的要开始着重调查信号来源,也不太可能将自己所有的三组人全部打掉。
&esp;&esp;另外,建设安全屋的时候,还额外的多准备了几个。一旦有风吹草动,或者是自己这面发送电报的频率太过于密集,那么就可以随时能够转换电台的位置。
&esp;&esp;韩强在特定的时间,让自己的小组开机准备接收可能的回电。果然,总部的动作还是非常快的。在自己开机后不久,到了约定的时间,非常准时的收到了电报信号。
&esp;&esp;这一次的电文很
好版主